全球
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中国新能源(600617)汽车产业在政策扶持、消费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共同作用下快速发展,并逐步在全球呈现领先地位,基本构建了完整的、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证券数据报透视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中下游最新亮点。
(资料图片)
证券时报记者郭杰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多元化发展目标的战略交汇点,全球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发展的窗口期。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675万辆,同比增长1.08倍,市场渗透率提升至8%左右。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产业发展成就显著,涌现出一批新生力量。
近日,多家新能源巨头相继披露产销报告,比亚迪(002594)与特斯拉的销量差距进一步拉大。今年10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21.78万辆,同比增长168.78%,连续两个月突破20万辆;在9月份创下历史新高后,10月份特斯拉中国的交付量有所下降,上海工厂10月份交付了7.17万辆汽车,低于9月份的交付量,不到比亚迪的三分之一。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预计数据,10月份,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68万辆,环比增长1%,同比增长约87%。由此看来,比亚迪月销量占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总量的32%。
新势力方面,广汽鄂安、哪吒、文杰分别以3万辆、1.8万辆、1.2万辆的交付成绩问鼎10月前三,同比分别增长149%、122%、461.37%。另外,10月份交付量过万的品牌有极氪、蔚来、理想。
与此同时,国内销量屡创新高,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国外市场持续发力。10月份,比亚迪在海外销售了9529辆新车,环比增长23.18%。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迅速,并大举进入欧洲市场。比亚迪、蔚来、吉利等车企动作频频。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出口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一大亮点,国产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的渗透率快速提升。
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日发文称,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趋势强劲。2022年1-9月广义新能源汽车销量998万辆,其中混合动力汽车达到276万辆,占比28%。新能源乘用车趋势全球最强。2022年1-9月销量达696万辆,同比增长69%。
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级表现的原因是市场需求得到有效驱动,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化。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世界地位重回62%的高水平,其中7-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占比67%。中国驱动世界增量主要由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转向市场化驱动,形成强大的内生增长动力。
上游:原材料端上市公司业绩大增。
新能源汽车上游包括锂矿、电解液、正负极材料、隔膜等环节。数据梳理了a股市场74家新能源汽车上游的上市公司,包括钴镍矿、磷矿等原材料。
从地域上看,这些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四川、江苏等省份。赣锋锂业(002460),市值最大,位于亚洲锂云母储量最大的江西省;电解质天赐材料(002709)和杉杉股份(600884)分别位于广东省和浙江省。
新能源市场产销两旺,带动上游能源电池需求持续增长。在全球锂资源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锂盐价格持续上涨。近期国内碳酸锂价格频频突破历史高点,磷矿等原材料市场价格也在年内上涨。业内人士分析,随着青海四季度进入冬季,产量有所下降,年底抢装期的到来使需求保持旺盛。在新项目供应弱于预期的情况下,预计四季度锂价仍将高位运行。
受益于材料价格上涨,利润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上游公司,其中锂矿企业表现最为突出。
三季报数据显示,上述74家公司中,70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为正,26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翻番。七里叶(002466)和先锋控股(002141)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增长29倍和12倍;圣力能、天华超净(300390)、江特电气(002176)、永兴材料(002756)、赣锋锂业净利润增速均超过2倍。
据统计,截至11月8日收盘,这些绩优股中有28只的市盈率低于20倍,其中市值超过1000亿元的龙头股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盐湖股份的市盈率低于15倍,盛鑫锂电、云天化(600096)、天华超晶等热门股票的市盈率低于10倍。
11月以来,天赐材料、天齐锂业、盛鑫锂能、洛阳钼业(603993)、科达制造、江特电机等9股均获得北上资金净买入过亿元。
中游:热管理管道的兴起
新能源汽车中游主要由核心部件组成,包括电池、电路、电控电机、热管理等。,其中电池环节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随着特斯拉、宝马、保时捷等乘用车企业相继释放大圆柱电池明确的应用信号,大圆柱电池成为主机厂商和电池企业的宠儿。锂电设备公司受益于靠近下游整机厂和强大的国内产业链配套资源,正在加速完成高端大圆柱流水线的国内替换。
据统计,a股共有20只大型圆柱电池概念股,当代安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亿纬锂能(300014)、华友钴业(603799)市值排名第一。亿纬锂能是国内最早掌握三元大圆柱电池技术的厂商,其高比能量的三元大圆柱电池产品也分别获得了宝马和大运的定点合作。预计明年会释放产能,公布的产能会达到20GWh。
柯达力近日在一份机构调查中表示,公司具备生产4680电池结构件的技术和能力,并已被国内外主要客户指定。预计今年下半年量产。此外,公司近日公告,拟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募集不超过36亿元,用于扩大动力锂电池组件生产。
11月以来,大圆柱电池概念股表现亮眼,月涨幅均录得正值。截至11月8日收盘,期间概念股平均涨幅为13.67%,跑赢大盘。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巨大,其范围延伸到乘客舱、电池、电机电控、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以及充电线的充电桩。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行业对整车热管理系统提出了更加精确和严格的要求。
CICC曾发布研究报告称,据测算,燃油车热管理自行车价值约2000元。在纯电动汽车PTC(热敏电阻)、传统制冷剂热泵、二氧化碳制冷剂热泵等方案下,热管理自行车价值分别高达5000元、7000元、11000元,明显高于燃油车。随着未来热管理系统的升级和新能源汽车普及率的不断提高,CICC预计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空间将达到521亿元。因此,热管理系统市场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新蓝海,发展空间巨大。
据统计,相关概念股股价强势;从4月27日大盘反弹开始,截至11月8日,概念股平均上涨67.88%,区间涨幅全部为正。自4月27日以来,冯仲华铝业、杜南环境(002011)、因维克(002837)的涨幅均超过100%。
下游:充电桩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新能源汽车的下游主要是汽车工厂和充电桩行业。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经过十年的探索,迎来了新的阶段。
今年以来,多个部门和省份多次出台利好政策,加快充电桩、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相比十三五,十四五期间更加着力解决充电桩在建设、运营、安全、支付等方面的核心问题,更加注重行业效率,有望引导充电桩行业发展进入新常态。
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公共桩48.9万个,同比增长106.1%,配建车辆私人桩138.2万个,同比增长353.1%。经过2017年至2021年近5年的稳定期后,车桩比首次大幅下降,到2022年三季度末达到2.6。充电桩行业增速领先于新能源汽车。
广发证券认为,海外光伏、储能订单陆续爆发后,在诸多因素刺激下,充电桩有望在2023年进入海外需求拐点。国内充电桩产品陆续通过海外认证,2022年开始有订单。与国内激烈的同质化竞争、海外标准化的认证标准、高准入门槛不同,中国产品有望以高性价比快速打开海外市场。此外,国内充电桩企业的产品价格更低,成本控制更好,产品销售盈利能力比部分海外企业更强。国内充电桩企业在保持成本优势、进一步打开利润空间的同时,有望享受海外充电桩行业高速发展期的溢价。
据证券数据报统计,36只充电桩概念股中,有13只来自广东省。广东省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地方,在比亚迪、广汽爱安、Xpeng Motors等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助力下,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东省充电桩市场的发展。
充电桩股中,国电南瑞(600406)、思源电气(002028)、许继电气(000400)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最高,均超过5亿元。增长方面,长园集团(600525)、银河电子(002519)、同和科技(300491)、动力源(600405)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翻番。
根据机构近期的研判,多数机构认为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股的刻板印象是高估值。但随着前期股价回调和业绩高增长,估值大幅下降。目前估值处于近一年来的低位,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今年第四季度,新势力、自主品牌、合资车企将陆续推出主流新能源产品;此外,在国家稳经济、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四季度是汽车市场的传统消费旺季,汽车产销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有望实现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