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直营模式,最近出现了很鲜明的对比。一个是作为直营销售模式开山者的特斯拉,默默关闭了首家中国直营门店;另一个是BBA之一的宝马集团,则决定逐渐加入直营模式。
据路透社报道,近日,宝马集团首席财务官Nicolas Pete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宝马即将迎来直营模式,直面消费者。
Nicolas Peter表示,未来消费者可以直接从制造商处预定新车,无需经过经销商。并且,宝马正在与海外经销商进行建设性谈判。
(资料图)
目前已知的信息是,宝马集团旗下的MINI品牌预计将从2024年开始支持直营,宝马品牌的直营则预计从2026年开始。不过,具体细节官方并未透露。
宝马中国方面,目前虽然未官宣这一举措,但据了解,宝马集团在中国负责MINI的团队其实已经开始了直营的运作。
在豪华品牌中,宝马并不是唯一一个想要加入直营的车企。实际上,奔驰在此之前已经给出了更具体的计划。
奔驰在今年4月就曾表示,从2023年开始,奔驰将在德国和英国开展直营销售模式。其更长远的计划是,到2028年,在德国地区减少约15%至20%的经销商覆盖面积,并将进行数字销售模式的转型。
按照计划,未来奔驰的经销商网点将减少,线下网点将集中在大城市市中心和热门商圈,以便向消费者展示新车型。与此同时,作为补充的“数字展示橱窗”,网上商店已经开始运营。
此外,在国内,凯迪拉克的纯电动车以及上汽奥迪等豪华品牌也采用了直营模式,在商超设置直营店。
特斯拉以及国内造车新势力们的直营模式,显然也让传统车企看到了其中推广和聚合用户的效果。
之所以推行直营模式,主要是该模式下,汽车厂商可以对产品、定价和体验拥有更多的控制权。同时,还有节省成本的特点。一般来说,直销模式“先付款后交付,按需生产”,可以有效降低车辆库存周转带来的成本压力,同时缓解资金压力。
按照奔驰所说,主要是希望通过新的直营销售模式,提高单车销售利润。宝马方面虽然并未说明,选择直销的原因或大致相同。
从宝马集团前不久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看,宝马集团2022年第三季度交付量达到587744辆,同比下滑0.9%。但是营收达到371.8亿欧元,同比增长35.3%;息税前利润达到41亿欧元,同比上涨20%。宝马第三季度整体业绩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车和二手车的价格上涨,以及有利的产品结构变化。
但营收、净利润的双增长不代表宝马毫无忧虑。第三季度,由于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上升等原因,宝马集团三季度成本较2021年同期上涨27亿欧元。并且,宝马集团产销量仍然受到通胀和利率上涨等因素影响,未来几个月发展都不容乐观。宝马集团还预计,全年交付量仍将略低于2021年。
无疑,宝马的焦虑也在于越来越高的造车成本,和营业利润之间的平衡。
而作为对比,最早在直营销售模式中获益的特斯拉,却在近日关闭了国内首家体验店——侨福芳草地门店。特斯拉中国在之后也确认芳草地门店停业的消息,并表示相关业务已经搬迁到了一公里左右的东直门来福士门店,但却未解释其中原因。
更早之前,还有消息称,特斯拉正在重新评估中国市场销售新车的方式,且将会把重心转向郊区门店,因为租金成本较低,特斯拉可以租下更多场地用来提供维修服务。
对于特斯拉直营模式的转变,业内人士认为并不难理解。一方面,特斯拉已经过了需要花费高昂租金进行推广的时期;另一方面,同样追求销量和盈利的马斯克,还在降本的路上越来越卷。
从特斯拉的撤出可以看到,直营模式也有其弊端。类似进驻商超,昂贵的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及初期终端渠道的建设都是由企业自行负担,初期将不可避免地增加运营成本。
但直营似乎又是BBA不得不做的选择。随着特斯拉及国内比亚迪销量的一骑绝尘,BBA电动化的步伐已经慢了不止一拍,通过直面用户的直营方式,可以加强用户的粘合度。
只能说,特斯拉与BBA对于直营的不同选择,并不是直营模式带来的冲突,而是二者电动化不在一个频道导致的不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