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需要方向盘才能转动,轮船需要方向舵才能转动,飞机也需要方向舵和机翼才能转动,那我们拳头撞呢?
(资料图)
当然,主要的重点是脚和腰臀,但是在需要快速变化的时候,只靠脚和腰臀就没有那么快流畅了,很容易卡住。那么有什么技巧可以让你的精力和思想保持不变呢?
这时候我们的舵就派上用场了。我们的舵是什么?通俗地说,就是我们的屁股,专业的说就是尾骨。
尾椎在我们的传统拳击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是行走时全身协调的核心,也是力量的发起者。尤其是内族的三箱,都强调虚功,松腰坐胯。当这两个部分相互竞争时,就会产生原力中最基本的一组内能——垂直力。
头部是神意的中心,是指挥所,也是美丽的营地。
一般保证稳定。是的,头脑是新鲜的,视野是清晰的。像蜂鸟一样,悬浮在空中飞翔时,拼命扇动翅膀,但头部却能保证绝对的安宁。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盒子。
然后脊柱的另一端,尾骨,接管了发射的重要作用。那么为什么胸腰椎没有被激活呢?这很简单。如果胸椎和腰椎领先,我们的臀部就会上下起伏,“坐在椅子上打拳”的要求是不可能的。虚灵一压,腰松胯坐,整个脊椎隆起,尾椎一动,脊椎立马震动。尾骨一震,脊椎立刻绷紧了。我们常说的龙骨的力量,是尾骨最根本的东西。
为什么要提出来?坐在胯部不是和坐在长凳上一样吗?是的,坐在板凳上,不仅仅是坐在板凳上,而是坐在后跟上,坐在地板上。
形意拳中说“屁股要落在脚后跟上”。不过这个坐是指拳头和发框的整体线条,但是对于身体内侧来说,坐胯和头部交替悬垂,上下有对抗,所以紧绷感和可以产生松动。因此,胯部不合身,而是掉落。我们应该把这次摔倒理解为摔倒,因为头在上衣领上,整个脊椎都被拉开了。这时臀部像钟摆一样悬空,可以前后摆动,与钟摆相连的吊线就是脊柱。所以屁股穿了,全身也穿了。
我们知道,身体的脊柱是一个生理的S形曲线,颈椎和腰椎向前凸,胸椎向后凸。这种S形的生理特征具有一定的弹性。碰撞后可以缓冲和保护人体。在我们的传统武术中,我们要主动填补这个弯,比如抱胸拉背、抬命门、挤臀等。脊椎可以不断充满能量。
始终保持灵活。当尾骨抖动时,整个脊椎都会抖动,从这个垂直的身体,能量可以一步一步地传递到四肢。
当我们看猫时,当我们走路时,整个背部像拉紧的弓一样拱起。当他们上前时,他们抬着脚,安静而平稳。随着他们靠近猎物,他们的驼背收缩得更厉害了,然后是一侧,然后全身的肌肉和肌肉齐声激活,一开火,就出去了。不要捂住耳朵。我们可以用更微妙的方式观察它。他们开始的那一刻,尾巴有很多运动,滚动然后摆动。没错,这条尾巴的作用和我们身体尾骨的作用是一样的。尾巴实际上是人的尾巴。只是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逐渐退化成了几根骨头,没有消失。
总之,太极前辈也说过,如果全身能放松到尾椎,那你的功夫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因为尾椎骨是最难释放的。
那么如何训练尾骨呢?
这首先要能够去除全身的僵硬,通过练习的配合,从颈椎到下一段,每一段都很痛,从肩背到胸骨,肋骨到骨干。脊柱,然后是腹部收缩,然后是胯部,最后是尾骨。过程可以用痛苦来形容,但是每放一个节,就有一个上半身节,每放一个节,都能感觉轻松一点,这一点非常明显。到最后,当一切都松了下来,你连走路的感觉都没有,而且越走越灵动,仿佛整个人都飘在空中,身体没有了重量,这是非常舒服。
你具体是怎么锻炼的?就个人而言,我更喜欢通过站立来理解。为什么?因为站姿没有拳击限制,所以不需要死记硬背。
我也很懒,总是中途忘记下一个。如果意图一时出错,能量也会中断,所以我最好站起来让它发生。他们仍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个想法中,反复打磨,效率更高。并保持相同的位置或循环而不改变易于进入的状态。
具体来说,站立时,意念坐胯、转胯、转胯、在臀部画圈、开合前后胯、鼓丹田、放地在尾骨下等。.这些在我之前的文章中都有解释。当然,这不是脊柱的用力收缩,而是在思想观念的引导下,逐渐自然的放松练习,最大限度地打开脊柱的缝隙。这种误解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每次说到拉筋缩骨,我都强调这句话。它应该是自然的形状,就像穿在身上的裤子的腰带一样。最后,它只是松散而有弹性。
练武要开悟,不能偷工减料,切记。
一旦你可以随心所欲地移动你的臀部和脊椎,你的尾骨现在应该感觉很好。这时候,你的尾骨就真的成了你的舵,无论你是踩踏还是俯仰和转弯,都会变得无比轻松。
在太极拳中,有“每转关”之说,其实就是尾骨舵。比如想左转,当尾骨向后旋转时,左髋关节必然会松动下垂,人会自动向左转。这个动作说了很多,但真正起作用的时候,并不需要用大脑去思考和发号施令。就像我们两条腿走路一样,想怎么走路是不可能的,他自然能顺利地走路。想一想,用脑子想一想怎么走,结果是错的,甚至会偏离正轨。
因此,如果正确使用对接舵,它的好处是无穷无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