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前几天特斯拉的AI DAY大家看了没有,除了引起少人关注的由4个大汉抬上发布会的“擎天柱”AI 机器人要量产,特斯拉还为我们带来了FSD最新消息,包括复杂路况下的左转决策、占用网络和体素空间为车辆提供现实决策信息、仿真模拟训练模型等技术能力。在此之前,特斯拉已经在北美开启了FSD公测,参与车主车型即将突破10万辆。
现阶段碍于法规的限制、技术的不成熟以及成本的考量,目前可量产落地的智能驾驶方案,还都卡在L2和L2+阶段,不少人都认为特斯拉在所有智能驾驶方案中代表了目前最高的水平。但这个水平或许不太适用复杂的道路场景。这也就导致先前宣传的FSD功能还有很多都是水中花。
那么国内的智能辅助驾驶量产的水平高度如何?
长城旗下的毫末智行完成了内测,在新款魏牌摩卡的9月上市中交付,与此同时,小鹏汽车以试点形式推出,打响抢跑一枪。
小鹏汽车推出的城市NGP能够实现车道巡航跟车、导航变道、超车变道、汇入/汇出道路等功能。甚至连红绿灯识别起停、自主打灯变道、路口左/右转、环岛通行、高架和隧道通行、绕行静止车辆或物体、避让道路施工/行人/骑行者,统统都不在话下。
至于小鹏为什么能够打响第一枪,离不开以下三点:
使用激光雷达的多重感知融合方案 借助高德提供的高精地图 积累了丰富的测试经验,并不断迭代更新这也就导致不少国内外汽车媒体人在小鹏G9身上体验了一把城市NGP的能力后,认为小鹏的城市NGP能够帮助解决日常通勤,而特斯拉FSD则没有给其带来特别好的体验。
这不禁让我回忆起,半年前,何小鹏就直言:“城市级NGP效果相当程度上会比特斯拉FSD效果要好。”不少人在当时都认为其在大放厥词,随着城市NGP的落地,确实证明了现阶段特斯拉FSD的纯视觉方案不太适合中国的复杂道路,那么进化后的FSD的表现如何?不知道,能够肯定的是,国内外的智能辅助驾驶实力,终会来一场实质性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