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新产品的问世以及软包动力电池市场的爆发,多家机构看好孚能科技的未来发展前景
文|郭怀毅
编辑 | 赵成
(相关资料图)
当方形和圆柱电池都在结构上有所突破后,孚能科技在软包电池领域进行了一场包括结构在内的全方位革新。
9月9月,孚能科技在北京举行“2022孚能科技战略及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全新动力电池解决方案——SPS(Super Pouch Solution),提出一整套从电芯到系统,从制造到回收的创新解决方案,在续航里程、充电效率、降本增效和适配车型等方面实现了全面升级。
采用大软包电芯卧式布置设计的孚能科技SPS,使电池系统部件减少50%,材料成本降低33%,提升体积利用率到75%;与搭载4680圆柱电池的车型相比,孚能科技SPS的体积利用率高出12%,拥有3倍循环寿命,导热效率提升60%。
在软包电池市场,孚能科技常年维持装机量第一。但因为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使用方形电池,孚能科技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整体占有率并不高,去年仅为1.69%,排名第七。
“明年开始,会看到软包的市占率会大幅增加。”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特别强调了海外市场对公司的重要性:“我们大量产品出口,在中国也不统计。如果统计,我们肯定不是现在这个位置。今年也一样,我们大量还是出口,国内少数,最终统计的结果和我们实际上的出货量可能又不一样。”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预计,到2025年全球软包动力锂电池出货量达222.4GWh,未来七年复合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38.2%。
▲ 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博士 图源:孚能科技
软包之王的全方位升级
根据分装方式和形状的不同,动力电池主要分为软包、方形和圆柱电池。目前,方形和圆柱电池通过优化电池结构,实现了性能大幅提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比亚迪刀片电池和特斯拉4680大圆柱电池。
SPS则在电池电芯、结构、通用性和生产端都有了全方位升级。在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看来,SPS并非简单的优化电池结构,而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他表示:“(SPS)是围绕着源头,就像九几年设立软包电池技术路线,从第一性原理分析,我们再重新设立一个技术路线,再引领。不是去和方形电池竞争,而是围绕满足整车厂未来的需求。”
在电芯方面,孚能科技大软包电芯的成功研制为SPS提供了基础。
孚能科技推出的全极耳、多极耳大软包电芯,改变上一代动力电池系统多电芯串联的设计,进而简化电池系统结构。据悉,大软包电芯可用于高镍三元到低镍富锂锰、磷酸锰铁锂、钠离子等材料体系,匹配不同需求。鉴于未来快充充电桩300至350kW的功率,SPS以不同充电倍率大软包电芯,实现了“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统一配置,满足各类用户的出行和补能需求。
在大软包电芯的基础上,SPS大软包电池系统得以采用高效液冷板与底盘的一体化设计,半固态大软包电芯直接集成于系统底盘,使系统零部件减少50%,材料成本降低33%,体积利用率增加30%至75%。
在通用和适配性上,SPS可在保持电池系统底盘尺寸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卧式布置的大软包电芯厚度,灵活调节电池系统的底盘高度,即同款底盘、一款电芯就可适配全系乘用车型。满足从性能轿跑到城市皮卡的电动化需求,为整车企业缩短新车型的研发周期,并在电芯、底盘等关键部件上具备通用性,降低采购成本,保障稳定供应。
最后在生产制造端,大软包电芯的投产将大幅降低产能投资成本和制造流程费用,设备投资减少50%,厂房面积减少60%,制造能耗和费用分别降低35%和30%,极大改善了大软包电芯的投资产出比。
凭借着SPS从电芯到生产的全方位升级,王瑀对孚能科技的未来发展抱有充足信心。他表示:“最终能生存下来的公司,首先是技术,这是保证,有了技术才有后续一切可能。二是要有一个团队以及非常清晰的战略,使你在赛跑的过程当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就像孚能一样。我找准我的定位,你再大的量也淘汰不了我,因为我是不可缺少的。”
走出扭亏为盈,机构看好孚能后市
在2022年二季度,孚能科技终于走出亏损泥潭。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孚能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6.93亿元,同比上升623.66%;归母净利润0.8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西部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孚能科技在二季度能够实现单季度盈利的主要原因在于: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持续高增长,公司产品实现量利齐升;公司产能加速投放,镇江工厂二期投产提升公司产能和交付能力,公司前期积累订单充足,加速交付实现销售收入大幅增长;与客户形成合理调价机制传递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对于孚能科技的未来发展,西部证券表示2022年1至7月装机量达2.1GWh,同比增长134.7%,国内动力电池厂商中排名第七;成长快于行业且深度绑定国际大客户,看好孚能科技长期发展潜力。
同样看好孚能科技的还有民生证券,其在研报中预计,考虑到孚能科技产能释放节奏稳定,海外客户指引稳定,公司成长空间明确。
根据高工锂电的统计数据,在2021年中国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中,孚能科技位列第一。但在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的排名中,孚能科技仅为第七名,市场占有率仅有1.69%。
有分析人士指出,孚能科技虽然在软包电池市场拔得头筹,但受限于这一细分市场的体量有限,孚能科技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总体份额并不高。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凭借电池封装可靠度高和系统能量效率高等优点,从2017年到2022年,方形电池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从57.5%增长至86.4%,软包从15.3%降至7.3%,圆柱从27.2%降至6.2%。
▲ 图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但凭借着体积小、重量轻、比能量高、安全性高、设计灵活等多种优点,软包电池正在获得越来越多整车企业的关注。2021年,比亚迪在DMI混动车型上,开始使用软包模组,俗称“小刀片”。新势力中,小鹏软包电池车型数量也在上升,蔚来也尝试使用软包电池。
在海外市场,软包电池的普及程度较国内更高。有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销量最高的20款电动汽车中有15款采用了软包电池,包括雷诺、大众、现代、奥迪、日产、戴姆勒、沃尔沃等,市场占比超70%。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预计,到2025年全球软包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可达222.4GWh,未来七年合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38.2%。
“明年开始,会看到软包的市占率会大幅增加。”王瑀表示:“我们大量产品出口,在中国也不统计。如果统计,我们肯定不是现在这个位置。今年也一样,我们大量还是出口,国内少数,最终统计的结果和我们实际上的出货量可能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