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阅读前请点击上面的“关注”二字,后续会第一时间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相关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电动车无疑是当下最轻便快捷的交通工具,被公认为短距离出行的必备神器,几乎每个家庭都购买了电动车,有的甚至不止一辆,不过随着电动车数量的增多,电动车管理变得愈加严格。
近日,广州市提出了拟限行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办法,引发了人们的争议,很多人表示限行电动自行车以后,会给出行带来麻烦,呼吁从源头治理,这2方面的提升才能够“治标又治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广州拟限行电动车引发争议
对电动车的管理,各地可谓是别出心裁,有的地区限制超标电动车上路,有的地区对电动自行车上路提出了各种要求,不仅要上牌照,还需要佩戴头盔,不能违规载人等等。
所有城市是允许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国标电动车,这种车型因为属于非机动车,所以上路要求不是很多,还算比较宽松,不过近日广州的一则通告引发了人们的争议。
广州市发布通告拟限行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准备采取限时段、限路段的限行管理规定,根据统计局的统计,广州不到6人就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交管部门认为电动自行车已经远远超出广州市现有道路通行停放资源承载能力,已经对城市的正常交通秩序和管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所以要限行电动自行车。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广州市限行电动自行车的问题,引发了人们的争议,认为这是变相的限制电动自行车的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麻烦。
比如限制电动自行车的路段,快递外卖小哥是否可以骑行进入该路段送快递或者送外卖?
再比如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如果学校在禁行的路段以内,需要步行到学校还是继续使用电动自行车呢?
还有居住的小区如果在限行区域以内,平时上班的时候是否还可以骑电动自行车呢?
呼吁从源头治理,这2方面提升才能治本
不可否认,当前各大城市电动自行车的数量的确出现了快速增长,不过电动车数量的增加,也正说明电动自行车符合人们的骑行需求,是车主们喜欢使用的交通工具,不然也不会出现增加的情况。
电动自行车数量增多,并不意味着电动自行车难以管理,只要从源头治理,完全可以很好的管理电动自行车,比如这两方面的提升,小编认为这2方面提升“既能治标又能治本”。
第1方面:提升驾驶人的安全意识
无论是哪种交通工具都有相应的安全风险,不过电动自行车已经符合新国标标准,目前来看这种车型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当时制定新国标标准时,也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限制了车辆的速度,限制了载人要求等等。
车辆既然安全了,下一步要提升驾驶人的安全意识,通过加大宣传,让驾驶人遵守交通规则,不违规违章、不闯红灯、不逆行、不随意变道等等,安全意识提高了,出行的时候就变得更加安全。
第2方面:提升道路规范,合理规划车道
根据广州交管的说法,当前的道路已经无法承载电动自行车的数量,所以才采取现行管理,那么通过提升道路规范,合理规划车道,可以加大当前道路的利用,这样可以纾解当前的交通压力。
最近几年,很多城市的非机动车道,被划上了机动车停车位,用来停放机动车,这使得非机动车无路可走,被逼上了机动车道,然后又来吐槽电动车走机动车道,与机动车争道,存在安全隐患。
现在城市道路已经是四车道、六车道的机动车道了,如果能够为非机动车道分出一点点空间,相信可以很好的解决电动车的非机动车道问题,通过合理的道路规划,让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样就可以大大的缓解道路交通,让车辆出行时做到井然有序。
总结:
无论是从环保还是经济实惠来说,电动车是非常不错的代步工具,电动车数量的增多也正说明了人们需求这种工具,并不能因为电动车数量的增多,给道路交通增加了压力,而限行电动自行车,只要通过提升驾驶人的安全意识和提升道路规范化管理,相信既能够治标又能够治本,解决电动自行车出行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限行。那么,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