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碳中和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目标,作为“科技向善”的重要体现的绿色能源低碳转型在各大企业中声势浩大地铺展开来,其中在汽车赛道体现得尤为直观。汽车赛道向来技术为王,面对新能源大潮袭来,各大老牌车企都相继开启了转型之路,在技术维度持续突破,为行业绿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老牌车企长城汽车的发展突破非常值得一提。在长城汽车最新一次年度股东大会上,总裁穆峰重点强调了品牌“以人为本,科技向善”的价值观,在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长城汽车始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突破为蓄势筹码,在为行业新能源向上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亦为自身立足新能源赛道构建起了强有力竞争。
技术为王,持续深化新能源布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依托三十余年的造车经验,长城汽车深谙技术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面向新能源赛道,长城汽车始终以先人一步的技术布局抢占市场高地。就能源技术布局方面来看,长城汽车确立了混动、纯电、氢能三轨并行、多条技术路线并举的发展策略,纯电有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混动有同时适用HEV和PHEV的长城DHT混动技术,氢能有未势能源。此外还在光伏领域布局极光电能,在全球层面实现了光电转换效率超过20%的前沿突破。通过“光伏+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的能源体系,进一步打造出“太阳能-电池-氢能-车用动力”的闭环生态。
聚焦长城汽车技术专利突破方面的优势,据了解,过去一年长城汽车专利公开量为6042件,蝉联中国民营车企第一;专利授权量4652件,蝉联中国民营车企第一,位居在华车企第一;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公开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966件、1650件,蝉联在华车企第一。
今年,长城汽车继续深化技术布局研发,3月在智能新能源干货大会上发布了Hi4四驱电混技术,在降本增效上跨越了一大步。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成功将发电机与前轴驱动电机进行合体,直接省下一枚驱动电机的成本。此外,二合一的前桥电机功率相对较低,从而电池用量也比较少,这又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为用户带来了“两驱的能耗,四驱的性能”用车体验。
打赢未来之战,电动化下半场可期
如果说长城汽车上半场布局重点在能源技术维度,那么下半场,长城汽车的布局重心则会向智能化领域倾斜。与很多别的企业依赖第三方合作不同,长城汽车在智能化领域有自己的清晰思考和独特打法。在技术模块上,聚焦消费者最为看重的智慧行驶和智慧空间,在实现上,通过底层软硬件的全栈自研、核心零部件垂直整合和上层空间的生态开放理念,多维度推进,希望为用户带来电动智能时代下的全新出行体验。
为用户打造“可思即可行”的AI智慧出行管家是长城汽车当下就智慧行驶方面的重点布局方向之一。据了解,长城汽车在智慧行驶技术领域打造了一套涵盖智慧线控底盘、智慧动力及智慧驾驶三个核心板块的,高效灵活、低延时的驾驶执行系统。融合线控转向、悬架和制动等核心技术的自研EMB线控制动,将于2024年Q1可实现量产;在智慧动力领域,未来将基于Hi4做进一步的技术深化,以满足更多细分场景用户的使用需求,并将坚持以人为本,在智慧驾驶领域持续聚焦深耕用户高频场景,通过大数据/大模型的应用、全系传感器研发布局应用及算力、算法、感知、数据的融合和协同等方式,坚持用最适合的算力、算法配置,来解决用户驾驶痛点,为消费者提供最具性价比的、最好的体验,传递最大的消费价值。
而在智慧空间方面的布局目标,长城汽车希望为不同群体定制专属的“可见即可说,可想即可感”智慧空间体验。而正在开发的下一代全新智能座舱开放生态系统Coffee OS 3.0,其目标就是打造不同用户的专属空间,空间不仅支持对不同分区提供不同的最优交互方式,空间之间还可以通过移动、扩展、复制及联动等组合方式建立新的空间,满足用户多场景、多元化的功能需求和生态需求。
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在最新一次股东大会上高调宣称不仅要赢在当下,更要赢在未来。而我们就长城汽车的一系列布局和目标来看,面向未来,在新能源赛道长城汽车有底气亦有实力。那么,对于长城汽车接下来的表现,我们不妨一起期待一下吧!